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以來,景洪市紀委監察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、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工作要求,多措并舉,精準施策,使“領導掛點、部門包村、干部幫戶”長效機制落地生根,脫貧攻堅見成效。
置身基層,體察民情。“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”,推進扶貧攻堅也不例外。自啟動精準扶貧以來,市紀委監察局掛聯干部,紛紛進村訪民調查,邊開展相關政策宣傳邊詳細了解村情村貌,邊做好民情懇談邊摸清貧困戶致貧原因,核實貧困信息,為找出致貧癥結和暢通“貧困”阻塞“把脈會診”,為精準扶貧做足了功課。堅持精準識別標準,配合鄉鎮細化完善建檔立卡資料和精準扶貧信息動態管理。準確掌握脫貧、致貧問題,精心制作《貧困戶幫扶信息欄》懸掛在42戶掛鉤聯系戶和15戶貧困戶家門口,清楚記錄農戶基本信息、致貧原因、幫扶干部基本信息及市紀委監察局對農戶的各項扶持情況等信息。做到掛聯干部清楚農戶情況,農戶清楚掛聯干部基本信息及扶持情況。
情融村組,以民為親。沒有情感的扶貧,就談不上精準扶貧,就只是“面子”扶貧。市紀委監察局結合本單位與幫扶村組的實際情況,成立“掛包幫”“轉走訪”領導小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,明確分管領導和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,對應幫扶村有9個村民小組的實際,設置9個工作組并安排1名班子領導掛帥負責,找準“紐扣”實施幫扶。與貧困戶多次座談,從思想深處破除貧困戶等、靠、要等觀念,為貧困戶打氣鼓勁、增強斗志,筑牢脫貧關鍵時期要靠黨委政府,更要靠自己的思想。各組多次進村“轉走訪”、作調查,不擺架子、不操官腔、不論城鄉,入鄉隨俗,“我家的奶奶”“我家的大哥”等融入掛包戶的稱謂隨即而生、比比皆是,受到了村民的信任和認可。貧困戶也不把掛聯干部當外人,有困難時首先就向掛聯干部求助,如八家寨貧困戶白臘腰與其兒子失聯數年,通過掛聯干部的真情幫扶找到了兒子;菜陽河貧困戶陶波切的大兒子,把掛聯干部當自己人,談心聲、說想法,過年過節致電掛聯干部“回來過年”。
真幫實扶,精準施策。全面參與“找問題、補短板、促攻堅”專項行動,堅定思想幫扶為主,物資幫扶為輔,增添貧困村組內生動力為核心的幫扶理念,因地制宜、因人因戶因村精準施策。本著“脫貧不脫鉤”的原則,除對1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幫扶外,對所掛鉤的42戶脫貧戶和2戶財政兜底特殊困難戶繼續保持聯系幫扶,投入資金和協調物資近50萬元。從發展生產這個關鍵入手,加大水果、家畜、大牲畜養殖等產業扶持力度。如針對八家寨村小組缺勞力、缺技術、地少、殘疾和病患等致貧原因,多方動員社會力量、協調有關部門,通過物資救助、發放果苗扶持產業、技術培訓、改善居住環境等方式進行幫扶,該村目前貧困戶居住環境大有改觀,村容村貌有所改善,扶持果苗種植長勢良好,貧困戶脫貧致富信心增強。通過努力,貧困戶人口逐年減少,截至2016年底,貧困戶由57戶減少到15戶,其中9戶已具備脫貧摘帽條件,并列入2016年脫貧任務,其余6戶列入2017年脫貧計劃,到2017年底達到100%精準脫貧目標。
結對企業,借力外援。在摸清底數,精準分類的基礎上,市紀委監察局遵循“工業反哺農業、企業幫扶農村”方針,于2016年底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景洪支公司結對,簽訂幫扶責任書,既為企業落實“民族團結一家親”工作,承擔社會責任、履行政治責任搭建平臺,又為精準扶貧、幫扶貧困戶早日脫貧開辟新路徑。結對以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困難戶收入為核心,以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關鍵,涉及基層設施、產業發展和教育援助等多個方面內容。密切企村結對,開展走基層、訪民情,勤慰問、送物資,傳知識、強技能等活動,企業在精準扶幫中發揮的作用日愈可見,為調動各方力量、借力扶貧奠定了基礎。
選派精兵,用心幫扶。高度重視派駐工作,堅持抽調熟悉農村工作,有基層工作經驗的領導干部充實一線。2016年,安排下派工作隊員1名進駐勐養鎮跳壩河村委會。對駐村隊員,紀律上嚴格要求,工作上全面支持,學習上壓力傳導,生活上關心到位,為讓工作隊員下得去、蹲得住、干得好,2016年,投入2.58萬元,從資金上給予一定幫助,努力為其創造有利條件,確保駐村隊員人員到位、精力到位、工作到位;思想轉變、思路清晰, 謀扶貧事、干扶貧活;扎根基層、扎根農村。該駐村隊員一年來扎實工作,成績明顯,受到了當地群眾的一致肯定。(李海源)